今天,是 8 月 6 日,很機車的九把刀,竟然上映了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而且這是,提早上映,每家戲院,僅有今天,只播一場。 機車!
那些年,我們一起罵的老闆
作為公司的一份子,你的心中總有個豬頭(或)老闆,值得你好好的發洩情緒,在一個叫做茶水間的地方,不事生產,吐吐苦水。
一切的一切,只因為你的身份,不是老闆!作為打工一族,其實只要把權責內的事情,有作,作完,作好;所謂權責,也只不過是所屬螺絲釘位置,有栓,拴緊,栓好。
在你譙得開懷的時候,總是質疑這些愚蠢的事情從哪裡來的? 你可以找出數種更英明的作為,總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往上看總是看到 Ass Hole¹。
沒關係,真的沒關係,你是員工,即使不是良禽,依然可以擇木,只要願意忍受新的 Ass Hole。該你罵的儘管罵,罵出來,會舒服一些。
直到…
那一年,你成為了老闆。
作為老闆,你可以不會布局,可以不懂情勢,但是最終的決策,卻無法假手他人。
毛治國先生在書裡提到了四個步驟 : 見,識,謀,斷。
作為老闆,你可以不懂專業領域裡的見識,你可以沒有顧問能力提出解決方案,因為這些都可以由幕僚單位來分工代勞。
'技' vs. '藝' vs. '道'
給定對的決斷,甚至是比過去的豬頭(或)老闆更好的決斷,這不是技術性問題,這可能是藝術問題,甚至是哲學問題。
怎麼樣才是對?如果是傳統的中小企業或是家族企業,大概老闆一個人說了算; 如果是創業團隊,還得顧及到團隊利益或所有股東利益乃至關係人利益。作為決策者(之一),除了實踐初衷外,另外一個要點就是捍衛上述的利益,這樣的利益可以隨著公司規模而稀釋拿捏。
但是,過度或忽視這個現實的底線,那就會是惡夢一場。每個創業者和團隊不是生來就懂拿捏這些東西,創業有時候確實也不是等具備了一定的心裡素質才能創業,無論如何,即使這個換腦袋的過程迂迴,也請儘速上手。
希望哪天,一起共事的夥伴,不要認為從你那邊接受到的(決策),也是一堆屎。
罵老闆容易,做老闆難。
註1 : 請參考這張圖
換位思考!提升自我格局~ 只會幹譙沒建設性;幹譙完能學到東西才是真功夫~
回覆刪除完全同意"罵老闆容易, 做老闆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