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薇薇安的開場白

大家好,我也來簡單自我介紹一下囉。

我是薇薇安,因為從小學起就熱愛閱讀與寫作,工作後誤打誤撞進入媒體業,再轉進出版業,到現在前後已經做了15年財經編輯的工作。我覺得我在職場上是一個認真打工仔 + 令人又怕又愛的主管 + 反骨部屬 + 白目員工的綜合體。職場生涯中,一路走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自覺職場IQ滿晚熟的,因此,雖然已經踏入江湖10多年 (不好意思具體說出來,就請勿追問吧~~~羞…..),還是經常對一些人與事感到困惑,有時候還會心情激動到失眠,非常希望有人可以聊聊,交換交換意見。不管是吐吐苦水,抒發心情也好;互相激勵,刺激成長也好,能聚集同好交流就是好事。所以,很高興Start-up工程師發起成立這個部落格,我很期待可以在這裡分享與交流各種職場與工作上的見聞、思考、疑惑與心得。

對我來說,這個部落格主題不只和我的工作內容相關,也和我的一些信念相關:

1. 常聽到很多人選擇了不喜歡的工作,常常感到不快樂,我覺得,對個人來說,工作占據人生很大時間,如果不能樂在工作,就真的太可惜了。我覺得,樂在工作是有方法的~ ~ ~ ~

2. 公司是一群人組合起來的組織,有特定的目的 (最明顯的是透過銷售服務與商品獲利),要讓其中的人事物做到有效的整合,靠的是管理能力。其中講得最好的是彼得‧杜拉克,他說「管理是組織的精髓,能讓一群烏合之眾,一起成就豐功偉業。」一想到這句話,我就不知怎麼的感覺熱血沸騰,很希望大家都來學管理。其實,政府與社團學校也都是組織,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想要解決問題,都需要管理技能。我自己也是因為讀到杜拉克這句話而愛上管理,並以身為財經編輯的工作為榮、為樂,覺得工作很有意義。

3. 我認為,管理只是一種工具與技術或方法,最重要的是,組織領導人的價值觀、信仰會直接影響在這個組織裡的所有人、員工、社會、地球環境的幸福程度。

4. 我也覺得,管理也是一種因人、因事、因地、因財力物力條件而變化調整的藝術,需要當事人體察現場、掌握人的心理需求才會成功。而多聽多看多想多讀,是為了豐富想像力,啟發你找出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最怕照抄照學,我覺得,別人成功,你不一定也可以成功;以前可以這樣做,現在不一定也可以這樣做。

第一篇自我介紹,就先寫到這兒囉。

開場白

『茶水間』是一個分享工作與人生的點點滴滴與酸、甜、苦、辣的園地。

工作佔去一個人一生除去睡覺外時間的大部分。它是決定一個人人生價值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工作提供一個人生活所須之費用,同時也給一個人歷練工作能力,進而創造滿足社會所需的服務。它是提升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有效途徑。

人生要活得精采,才有價值。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只要認真活過每一步,自然就會留下痕跡,在人生的任何時點,當你回頭望時,你會看到一路走來的深刻軌跡,於是,你會對未來的下一步充滿信心。當你回首,不見過往的深刻軌跡,那你的下一步就顯得迷惘了。能不慎乎?

人生是需要經營的,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堅持,就會多一點精采。人生不在乎長短,只在乎精采與否、快樂有無。

期望在這個開放的園地,可以彼此分享,相互砥礪,得以工作有價值,人生充滿驚喜。

*** *** ***


我名叫金貝木,在職場打滾多年,中了很深的"管理毒"而難以自拔。兩年半前,毅然將一切歸零。從零開始考驗自己自我管理的功力。

剛進入職場,常以精深的專業能力為豪,殊不知最後竟然經常以常識性能力來面對所有工作。
在職場生涯前段,總是有自己的堅持,力抗上級主管僵硬的思維,所幸藉不差的專業能力,著實做出不少成績,才得以倖存。
在中後段,也因有自己的堅持,卻需費盡心力引導所屬主管向共同的目標前進,使公司得以持續發展。
幸運的是當自己傾全力經營公司、發展公司的同時竟然發現自己也獲得極佳的成長。

自己在職場的終結體會:
任何工作均應全力以赴。
接受最後的結果,不管成功或失敗,。
確實檢視結果,找出為何成功與為何失敗的關鍵因素。
期許下一次自己要做更好的結果。

一直放在心裡的座右銘:
1 以誠待人,以理處事
2 簡單才容易做對
3 "Just do it " is always right

中國有個杜拉拉 台北有位孫可可

大家好,我是孫可可,今年話說年紀是女人最大的秘密,姑且就讓我賣個關子吧。我在台北土生土長,從小到大念的都是公立學校,除了每年出國旅遊及幾次短暫的海外遊學經驗外,沒有喝過洋墨水,典型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孩子。

家裡的錢沒有別人多,房子也沒有別人大,唯一可以自豪的是志氣不比人短,考試從來沒有落到十名以外。雖然在學校是好學生,出社會卻未必是好員工。先後待過本土及外商企業,工作能力不是問題,人際關係卻是難題。沒辦法,當學生只要讀好書考好試,沒人教過出社會如何勾心鬥角溝通並管理上司。所以這方面的經驗都來自於血淋淋的教訓,反正年輕抵抗力強,留點血也無妨,就把碰壁撞牆吃苦當吃補。

50多歲的M老闆是應徵孫可可進入這家公司的人,可以說是孫可可的貴人。他總是笑臉迎人,十分和氣,加上圓滾滾的身材,紅潤的雙頰,簡直像是一尊彌勒佛。孫可可應徵的時候原本希望到業務部門工作,可惜沒開缺,只好轉到內勤的資料處理部門,這是活潑外向的她生平第一次坐辦公室。

孫可可的工作分秒必爭,幾秒鐘內可能讓客戶從賺錢變賠錢,於是老闆們的脾氣很少有好的,總是慢條斯理的M老闆可以說是個奇葩。「或許是因為他吃素吧,」孫可可心想。M老闆是虔誠的佛教徒,辦公室開會時,大家為了他都得吃素食便當,孫可可也才開了眼界,發現素食也有不少可口的吃法,素雞素魚素鴨的口感更幾可亂真。M老闆知道孫可可一直想轉外勤,也常鼓勵她多磨練多學習,等到機會來了就能轉成。正在孫可可慶幸自己遇上好老闆的時候,有一天卻發生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孫可可的辦公室位在台北市中心,一進門全是大片的落地窗,可以俯覽市中心街景,看來十分氣派。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洗手間離座位很遠,得先穿過一條長廊走到辦公區的後方才到得了。這天孫可可剛離座要往洗手間去,走在長廊上突然聽見背後有腳步聲,轉頭一看是笑得眼睛都快睜不開的M老闆,孫可可還沒來得及開口打招呼,M老闆已經一個箭步走向孫可可,同時伸出左手從後方摟住孫可可的腰,「嗨,美女,」M老闆笑得嘴角都要裂開到兩耳邊了,口中呼出來的氣正吐在孫可可耳邊。孫可可一時嚇呆了,不知如何反應,臉上的微笑還僵在那兒,「嗨老闆,」孫可可的聲音有點顫抖,順著往前走的腳步,硬生生地把身體往左一挪,脫離M老闆的魔爪。

M老闆不改微笑,看起來依然一派自然,眼看廁所就在眼前,孫可可三步併兩步逃入廁所裡,心想等會出來,該怎麼辦才好。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橘子Orange的開場白



大家好,我是 [橘子Orange] ,喜愛新事物、新挑戰,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碩士畢業後,累積了4年的工作經驗,雖然工作資歷不長,但工作領域較特殊:以學術領域、政府部門為主,在茶水間,橘子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當然還有學術領域和公部門不為人知的“秘辛”。

話說橘子一向個性活潑、時而人來瘋,究竟是什麼機緣把橘子拉到了“學術界”和“公部門”去啦?原來橘子的爸媽都是公務人員,從小橘子被賦予的任務就是成為一位“公務人員”,消防局、警察局、郵差、戶政事務所、軍情局…不管是什麼地方,只要是公務人員(或是老師)就好! 因此就在這樣長期的催眠之下…橘子也就真的走向這條路…

第一篇開場白,先和大家分享橘子拿到第一份工作的故事吧:

當時的橘子非常嚮往有出國體驗的機會,也已經拿到一個前往聯合國參加青年大會的機會,卻恰巧碰上N大學的徵才機會,團體面試的結果,12個團體面試者中,橘子居然就被選上了,興奮之餘,橘子還是有禮貌地(其實是很菜鳥)地向5位面試委員說,如果要在這個月開始工作,之後會需要請7天假參加聯合國的青年大會,橘子也表示可以找的到代班人員,此時5位面試委員先閉門討論,之後告訴橘子,要這份工作,就不可請假,要聯合國,就不能來這個工作,這兩件事只能2取1,2天內回覆。

心慌慌的橘子,回家後非常著急,和公務人員老媽說了這件事,老媽聽到橘子順利地得到這份工作,感動地流下一滴淚,並馬上叫橘子取消去聯合國的計畫,這….這個計畫是我好不容易爭取到的….

橘子又跑去找一位學術界的前輩,他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經常出國參訪進行短期研究等等,前輩的國際經驗豐富,問他應該比較準….但前輩的建議也是取消去聯合國的計畫,畢竟這計畫才10多天,工作比較長期且實務…他這麼建議著…

非常灰心的橘子又跑去問了也是在N大學旁邊單位工作的老鳥A,問問那個單位的狀況還有建議,A聽了大驚!!!!叫橘子千千萬萬別拿那工作,你瘋啦!那單位每一年換一次助理,旁邊的單位都是萬年助理,何必和自己過不去!!!

橘子半信半疑、濛濛懂懂,回到家,老媽不斷地在耳邊耳提面命,要橘子千萬就要拿下這工作,那老鳥的話就像風一樣地消失在她的耳邊…因此橘子就做了最令她後悔的決定,進了N大,踩了一顆大地雷…

橘子的話:


  1. 相信自己,老媽對工作的瞭解不一定比你自己多,老媽對你的瞭解,也不比你自己多!橘子應該去聯合國的啊…
  2. 相信老鳥,老鳥在旁邊看6.7年,絕對勝於菜鳥看得幾個小時,橘子居然把老鳥的話隨風飛…
  3. 急著尋人的單位絕不尋常,時常招募新人的單位更不尋常,除非這單位每年擴大…橘子離開N大後,那單位在2年內換了3位助理,即將要換第4位助理…


在職場上需要許多學習和磨鍊,橘子在第一份工作中學習到非常重要的“人事”,待續…

八卦周的第一篇


職場───不管是任何工作,都是會讓人快樂與興奮的地方。 我說的。。。
熱愛工作───儘管它不像喝茶、聊天那般愜意,但它檢驗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得以讓我們體現價值及獲得成就。一定要全心愛它,畢竟它讓你大半生有事做、有飯吃。 大前研一說的。。。"聰明人必做的 10 件事"

先自我介紹一下:小弟(請叫我"八卦周"--- 因為我在每個公司的角色就是如此)我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大概十幾年的正式工作經驗 --- 基本上全部都是在所謂的管理顧問產業(是在幫人裁員那種,不是暴力討債公司那種)。

工作地點包刮美國(7年左右-大部分都在洛杉磯,舊金山,與其他美國大城市)以及亞太區(最近5年 --- 中國,韓國,印度,越南,台灣,等等)。基於管理顧問產業會跨及不同產業,所以過去這十幾年來我有跟其他產業的專家們打交道-包刮醫療,銀行/財經,會計,法律,管理,電腦遊戲軟體開發,電腦ERP系統,製藥[正牌像普拿疼那種,不是吃了會嗨的那種],政府單位,等等。在那之前後我在夏威夷讀大學和碩士又做了些零零星星的短期類型工作(譬如:導遊,船員,焚化爐操作員,卡車司機)與義務類型工作(自殺熱線義工,幫老人院的退休老人寫遺書+報稅,等等)。

好了,自我介紹先到此為止,以後再利用其他機會跟大家分享我的過去經驗以及未來期許。
我在這個部落格裡的目的是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工作上的發現,樂趣,以及突發奇想的觀點。
在這個單元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觀察到有關嗎marketing的重要性。

最近我有去杜拜出差,發現那裡出奇的無聊。整體上就像一個沒有主題的賭城Las Vegas ─── 一樣是沙漠,有些世界有名的建築(譬如說Abj Khalifa:現在世界最高的建築,以及6星級的帆船旅館)但是並沒有其他特別值得看的。

也是因為這樣我必須佩服他們在全球的marketing skills。他們在世界的形像(豪華,高科技,中東的金融中心等等)是這十年來做出來的。反過來想:台灣在國際社會上已經自我推銷了三~四十年了,可是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確不高。

最起碼我以前在美國的同事與同學都會把台灣跟泰國混淆在一起,有可能是因為Taiwan跟Thailand在英文上發音有那麼點像。可是如果台灣的自我推銷做得好,那這種混淆是不太可能會發生的。

而在三~四十年前,這些杜拜人們確還在哪裡過游牧民族的生活。我們這時候都是在做什麼來推銷自己給全世界呢?這不只是台灣整體必須問的問題,但是每一個台灣人都必須問自己的問題。

整體上我覺得台灣人在做自我推銷時太羞澀太膽小。這種態度可能在台灣以及其他華人社會吃的開大家可以互相了解,可是在面對蠻開朗(也是蠻自大)的美國人或中東人面前擺這種態度只會被他們看扁。對他們來說羞澀是代表一個人沒有自信。。。

所以就讓熱愛工作的我們更放膽的替自己打廣告吧!

我們這時代的故事

11/27我看了雲門舞集新作「屋漏痕」,結束後買了林懷民的新書「高處眼亮」。
封面上一句話觸動了我,「希望這本書能觸動了某個容易執迷的年輕人,引發他異想天開的憧憬。」


大一下,我開始對新聞行業產生興趣。從新聞界朋友到參加營隊遇到的資深前輩,我的興趣常常被人質疑,「台灣媒體環境那麼差,你確定要當記者?」可能是非新聞系學生,熱情沒被澆熄,所以仍保有天真樂觀,也可能是急欲走出英國文學象牙塔,把批判精神帶到現實世界來,我持續朝新聞工作做準備。

我還常被問,「若要當記者,你想當電視台、電台、報紙還是雜誌記者?」我天真的認為,找到這個問題答案,我就可以不怕走入新聞業了。如果認真聽,心永遠是誠實的。我思考了這問題兩年多,仍找不到答案。所以我選擇帶著疑問,出國交換學生。在美國實習的暑假,我一個人拜訪了NPR、Newsweek、VA Pilot等的美國校友,然而到底要用哪個媒介的媒體,依然無解。回到台灣後,急著畢業找工作,腦袋突然開通了,我發現我問錯了問題,與其問要用哪種媒介來對觀眾溝通,哪種公司,哪種新聞理念才是重點。

後來,我很幸運,進了我最心儀,也最認同的雜誌社。心暫且找到了棲宿之地。

工作三年,訪問各行業的CEO,他們的焦慮,他們充滿希望,面對台灣未來發展。我說著他們的故事,開始想,那我的故事呢?屬於我們世代的故事呢?

我們這個世代是什麼?林懷民、吳念真、王偉忠說的是他們那時代的故事,未來,我們會將怎麼書寫我們的時代?此刻,我們面臨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抉擇?透過這個部落格,討論工作,討論職場,或許是回答的方式之一。

我媽說,她在懷孕時,看到飛翔的鳥兒,我的名字自此跟飛翔撇不開關係。在這,我為自己取名為執迷鳥吧。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茶水間,是誕生柏拉圖的地方



我一直很嚮往柏拉圖作品『對話錄』中他與蘇格拉底那種對話與辯證的學習方式,事實上,我成人以後的學習多半是這樣進行的。也因為如此,我找了六個朋友,把彼此對『工作』與『職場』的學習帶到網路上面來。


『茶水間』是我們的名稱,只因為茶水間是公司秘密的傳遞處,是同事討論發展、工作、管理、與職涯規劃的地方,茶水間百無禁忌,會聊到有效溝通也會聊到上司外遇被抓包,這樣真誠的交流,會不會是職場柏拉圖誕生的地方?



晚上7點32分,我跳出佇立於南港灰濛濛的辦公大樓,頂著台北冬天帶著濕氣的東北季風,急步到對街的7-11買杯熱呼呼的飲品,深吸了一口沁涼的空氣,就在紅綠燈的轉換之際,不知怎麼地回憶起過去幾年職場生涯的點點滴滴。

2007年當完兵後,背上背包,借錢飛到西歐去混了個把月,因為喜歡軟體與服務,回國後我拒絕掉IC大廠與手機OEM/ODM公司的面試邀約,逕自到內湖園區內某間外商寫了我生平第一隻商業應用程式。

大學時懷抱的是對『管理』的理想,上了很多經濟與會計的課程,原本也不想在工程師領域裡久待,打算晉升PM後出國留學,拿個什麼MBA那種東西,之後把心思放在數字與報表上,我認為那才是我的領域,才是我能叱吒風雲的地方。至於技術?交給別人去做吧!

在機緣巧合下,我被某個年輕的軟體創業團隊徵招,懷著好奇的心情去了他們團隊參觀與面試,我立刻被他們可觀的技術能量與國際化環境吸引,收到Offer以後,儘管試用期還沒有結束,我馬上跟主管要求離職,不管他祭出加薪或其他條件都沒有用。

技術是個會令人上癮的東西,任務完成了以後,你會開始想怎麼寫比較優雅,怎麼寫更可以傳承的下去,怎麼寫速度更快,怎麼寫記憶體使用得會更少,怎麼多工可以更漂亮,怎麼使用Design Pattern會讓演算法更加精緻,等等...越鑽越深。

我幾乎忘記了我拿的是公司的薪水,作的是公司的事情,我不在意任何與技術無關的事情,只知道我是工程師,我超愛當工程師,我喜歡某某技術,我擅長某某工具,其他都不重要,公司只要有技術就有產品,有產品就可以營運,營運就可以賺錢,因此公司最重要的東西是技術,其他都只是事務性的事情,是次要的。

直到新的CEO出現。

新的CEO資歷非同小可,他高中未畢業,但憑著自己對某資訊領域的熱誠與努力,撐起了一間創業公司,最後以天價賣給某美國大廠,功成身退。

了解公司目前狀況後,他立刻針對他對當前市場的想像,裡裡外外的整頓了一番,從公司的組織架構,新舊員工的工作與合作狀況,到各項產品的策略與條校。他做的每個動作都讓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組織這樣安排更可以增加效率,產品這樣設計可以脫胎換骨,公司的文化要這樣建立...等。

為什麼只是稍稍換個作法,整個公司的氣氛立刻完全改觀?為什麼只是輕輕的轉個方向,產品的藍圖看起來閃閃發光,在賽局中姿態立刻殺氣騰騰?

他告訴我這是『管理』的力量。

我開始回頭想當初所熱衷學習的所謂的『管理』,想起彼得杜拉克說過的:『管理是組織的精髓,管理讓一群烏合之眾變成組織,讓人們的努力變成豐功偉業。』
(我當初想,茄!!這啥意思阿?)

於是我再次去找金貝木聊聊。金貝木是我從大學時期就有幸認識的業界前輩,曾帶領他的公司從生存,成長,併購,規模經濟到最後高價售出。儘管他從以前就會跟我們分享許多管理自己與生涯的知識與實務,老實說,真正聽得懂的有10%就偷笑了。出社會後,遇到職場的事情多了,多才在事後細細的咀嚼出當初金貝木所陳述的內容。

某次暢快的聊完『策略』後,我忽然想到要把這些Conversation推上網路,激盪出更多的想法與火花。於是我們找了六個背景、年紀、與經歷都相當不同的朋友一同上部落格分享彼此對『工作』與『生涯』的意見,『茶水間』於是誕生。

我相信真知的分享與傳授是透過問答討論的方式進行的,茶水間,是職場柏拉圖誕生的地方,歡迎您來到茶水間,也希望您能不吝與我們分享您的工作與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