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我看了雲門舞集新作「屋漏痕」,結束後買了林懷民的新書「高處眼亮」。
封面上一句話觸動了我,「希望這本書能觸動了某個容易執迷的年輕人,引發他異想天開的憧憬。」
大一下,我開始對新聞行業產生興趣。從新聞界朋友到參加營隊遇到的資深前輩,我的興趣常常被人質疑,「台灣媒體環境那麼差,你確定要當記者?」可能是非新聞系學生,熱情沒被澆熄,所以仍保有天真樂觀,也可能是急欲走出英國文學象牙塔,把批判精神帶到現實世界來,我持續朝新聞工作做準備。
我還常被問,「若要當記者,你想當電視台、電台、報紙還是雜誌記者?」我天真的認為,找到這個問題答案,我就可以不怕走入新聞業了。如果認真聽,心永遠是誠實的。我思考了這問題兩年多,仍找不到答案。所以我選擇帶著疑問,出國交換學生。在美國實習的暑假,我一個人拜訪了NPR、Newsweek、VA Pilot等的美國校友,然而到底要用哪個媒介的媒體,依然無解。回到台灣後,急著畢業找工作,腦袋突然開通了,我發現我問錯了問題,與其問要用哪種媒介來對觀眾溝通,哪種公司,哪種新聞理念才是重點。
後來,我很幸運,進了我最心儀,也最認同的雜誌社。心暫且找到了棲宿之地。
工作三年,訪問各行業的CEO,他們的焦慮,他們充滿希望,面對台灣未來發展。我說著他們的故事,開始想,那我的故事呢?屬於我們世代的故事呢?
我們這個世代是什麼?林懷民、吳念真、王偉忠說的是他們那時代的故事,未來,我們會將怎麼書寫我們的時代?此刻,我們面臨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抉擇?透過這個部落格,討論工作,討論職場,或許是回答的方式之一。
我媽說,她在懷孕時,看到飛翔的鳥兒,我的名字自此跟飛翔撇不開關係。在這,我為自己取名為執迷鳥吧。
歡迎『執迷鳥』登場,heheh.. 越來越熱鬧了!
回覆刪除大三暑假在工廠打工時,一位先輩企業家告訴我:當經濟景氣時,有人虧本,不景氣時,有人仍舊賺錢。環境重要,但不是成敗的唯一決定因素。熱情、有做對事的能力才重要。
回覆刪除你可曾想像十年以後新聞媒體的可能模樣會是怎樣?如果困難,以五年做基礎,如還是難,三年的情景會如何。試著拉出自己的未來觀,釐清影響未來的關鍵因素,持續觀察關鍵因素的發展,如此,才有助於你活在這領域。
與你分享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