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有一天小李跟小連兩個好友一起結伴去山上打獵。一開始兩個人運氣不錯,捕到了許多獵物,兔子、山雞、身材曼妙的精靈…。就在兩個人心滿意足,準備回家好好慶祝一番的時候,小連忽然聽到身後發出轟隆的巨響。兩人回頭一看,原來是麥卡登帶著狂派份子前來侵略地球。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小李把得來不易的美麗精靈毫不猶豫地丟在一起,開始往前拼命狂奔。小連看到小李的行為,不禁哈哈大笑,並對小李說:「你以為丟下身上的東西,你就可以跑贏狂派份子嗎?還不如在狂派份子殺了我們之前好好享受得來不易的獵物。」只見小李依舊頭也不回拼命的往前跑,而小連依稀聽到小李說著:「我只要跑贏你就好了…」結局呢?對於瞎掰的故事,你說結局是什麼就是什麼了。
廢話連篇的故事,其實重點只有一句,那就是
通常我們在做產品分析的時候,會拿市場上功能/定位相近的對手產品當做目標,進行各式各樣的分析工作(像是SWOT分析)。做好了分析工作後,小連帶著一群人就開始埋頭苦幹,終於在1年後開發出了可媲美iPad 1000的MyPad+ (MyPad呢?因為沒有人聽過,所以直接跳過吧)。這群天真的開發人員,自此開始夢想著全公司的業務隨時隨地都在向客戶推銷MyPad+。還有人因為想到下個月就可以
所以,對MyPad+而言,他的競爭對手不(只)是iPad 1000,MyToyPad++++++也是,甚至可說是最大的敵人。當然,一般公司的情況不會這麼
對於同時期開發的產品,產品通常處於較為平等的地位,因此事情就相對簡單。但是如果要面對的是早期產品,或是因為過去的歷史因素而使得業務對你的產品失去信心,那麼你就需要用一些策略來贏得業務的支持。我個人覺得相當有效的一個策略就是,跳過業務而直接接觸你的使用者。如果不可行的話,就陪著業務一起面對使用者。不管哪種作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使用者感到滿意。只要使用者感到滿意,加上產品銷售數字的成長,聰明的業務們自然就會做出最佳的抉擇,也就是全力銷售你的產品。
以前我很喜歡提醒產品經理,你所負責的產品其對手不是XXX,而是我們公司的YYY。這樣說,並不是要引起內部的惡性競爭。事實上,YYY的原開發團隊已經離開公司,所以我這樣的說法並不會引起開發人員間的競爭。如果你的公司不是這樣的情形,身為主管的你,可得想清楚要不要說這些話,要怎麼說?說的不好,引起了過度的競爭,不但可能導致資源的重複浪費,過於專注在內部的競爭上也減少了產品對外的競爭能力。但是如果你是產品經理,不管你的主管會不會提醒你,你可得都要好好關注這個問題了。
Hacking 老闆
如果你不說清楚,那麼各個產品(開發團隊)之間就可能會出現許多奇怪的關係,而這些關係更有可能會毀了你的公司。
Hacking 產品企劃
雖然你不需要把公司的其他產品置之死地,但是我相信你也不希望成為別人手下的犧牲品。不過在你做任何動作之前,請確認你的作法符合公司的文化。如果公司文化強調合作,你就應該努力合作發揮綜效。但是如果公司強調個別的表現,那你絕對要好好思考你的產品策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