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孫可可之人言可畏
進入這家全球知名的外商公司前,孫可可曾經在香港的黃大仙廟抽了一支籤,籤運不怎麼好,是支中下籤,解籤的人說,這個公司的人事特別複雜,易生是非,還提醒她要修好眉型,因為她的人生即將開始走眉運。孫可可當時不以為意,覺得可以進入這樣的公司已是上輩子積德,殊不知日後預言會一一應驗。
孫可可隸屬的部門主要業務是收集產業的市場資料,將資料分析後寫成報告,提供業界作為發展及投資的依據。這個部門又分為蒐集資料的外勤、及製作報告的內勤兩個小組,外勤因為需要與客戶或企業相關人士接觸,多是由資深或具備業界經驗的人擔任,內勤則是助理或資料整理的研究人員,由較資淺如孫可可這樣的人負責。
孫可可的想法很單純,她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調去外勤部門,因為她天性喜歡與人接觸,而且熱愛到處亂逛亂看,對於坐辦公室這種靜態工作沒有太大好感,但這是必經的訓練過程,她也只有硬著頭皮接受。
因為有了籤詩的提醒,孫可可事先就有心理準備,她不是不知道人都有欺生的心態,只是沒想到,這樣的大公司也有老鳥欺壓菜鳥的情形。凡事不全看能力,倒是很關注年資和年紀,誰來公司得久,說話就比較大聲,升遷的速度和機率也大。菜鳥只得忍氣吞聲,即使被嫌,也要學會吃苦當吃補。求勝心切的她,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也為了爭一口氣,總是比別人更努力,除了平日上班,假日她也常進公司,趁著無人時盡快熟悉作業環境和系統功能,釐清思緒,也預先整理好研究的資料庫及寫報告的工具,只求用心能獲肯定。
「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同組的沈傑有一天對孫可可說,40歲的他已是老江湖了,但是因為進公司的時間不長,對於其他能力不如他、但卻更資深的同事也要禮讓三分。他告訴孫可可,沈潛的時候,「要溫馴如鴿」,強出頭反而容易成為箭靶,可能欲速則不達。當時,孫可可對這番話還只是一知半解。
進公司半年後,有一天孫可可部門的地區經理鄧磊明要來台北出差,他是孫可可的頂頭上司,平日都駐香港,因此孫可可雖然進公司半年了,卻還沒見過他本人。外商公司流行「走動式管理」,主管每季到各個轄區巡邏一次,增進團隊的溝通和感情,聽到鄧磊明要來,部門裡所有人都戰戰兢兢,他年紀不大,是公司的當紅炸子雞,35歲已經掌管港中台100人陣仗的團隊,因此霸氣十足。唯有孫可可初生之犢不畏虎,對於老闆要來,期待多過恐慌。
鄧磊明進公司的第一天就像一陣旋風,一早忙著和台北的業務及行銷部門分頭開會,了解當地客戶的需求及使用情形。他帶領的資料處理部門是公司的核心,也是最主要的產品,但是推廣及銷售得靠行銷及業務部門協助,因此三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分工至為關鍵。鄧磊明必須了解業務及行銷單位的需求,但又不能任其予取予求,否則會累死他的手下。如何保持不卑不亢,其中的拿捏便十分微妙。
區域經理來訪,照例要與部門成員下班後一塊共進晚餐。去餐廳的路上,孫可可把握機會跟鄧磊明介紹自己話家常,鄧磊明見到這個新來的女孩子落落大方又充滿好奇地問東問西,倒也有幾分好感,兩人聊得相當投機。
晚餐後,孫可可順口問了鄧磊明住哪間酒店,他說:「晶華。」
孫可可說:「這麼巧,我也要往那個方向走,不如我陪你走回去吧。」孫可可一番好意,她想鄧經理對台北人生地不熟,陪他走一段路也算盡地主之誼。
「我也是那個方向,我和你們一起走吧,」孫可可部門裡一位資深的前輩陳世賢突然不知從哪冒出來,在一旁接著說。於是他們三人就一塊走到晶華酒店,互道晚安後各自回家。
隔天,孫可可一進辦公室,就看到許多人用奇怪的眼光打量她。才剛坐下來,林巧兒就立刻在MSN上丟了她一句,一看之下,孫可可的心便涼了半截。
巧兒說,「可可,全辦公室都在傳,聽說你昨天和鄧老闆回酒店?真的假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我想這就是名嘴所說的 "這件是只有三個人知道" XD
回覆刪除我想這就是名嘴所說的 "這件是只有三個人知道" X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