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磨劍於資訊安全技術領域,現著墨於商業駭客良多;
雖無躬耕之實,卻有大風之志。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第十把刀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新年新希望:告別白目天真的自己
專注、認真、全心投入,是我在工作上的特質,也是我從小在家裡念書、做家事時的態度。所以我在職場上,很快就當了主管。欣賞我、包容我的人也會這樣看我,但交情不深、只在工作上和我互動的人,可就非常不以為然了,以下就拿幾個例子來說吧。(更難聽的話,可能是背後說,我沒機會聽到啦。)
國會助理工作期間,我在北部立法院辦公室工作,南部選區辦公室的同事從來沒見過我,但因為我每次電話溝通工作時,一定是急事,所以講話都又急又快,完全沒有哈拉沒有廢話。後來辦公室同事告訴我,南部同事以為我是個恰北北。同事雖然替我解釋,但這個恰北北的第一印象已經留在南部同事心裡,直到我有機會調到南部工作二個月,才改變了同事這個印象。(現在想想,難道是ㄧ向肯定我的老闆,故意安排這個機會?)
A媒體工作期間,我轉發了一封讀者質疑的來信給同事,用意是單純提醒大家,沒想到有人對號入座,非常受傷與憤怒,我知道了後就請這個人去會議室談談,我想直接當面對他道歉。但盛怒的他,不只當場拍我桌子,當面嗆我「你只是在做給上面的人看的!」連我當場說「對不起,如果我的行為傷害到你,我認真地跟你道歉。」他也不接受,從此沒有跟我講過一句話。(事實上,我也很少和主管相處地很好,有機會另文分享。)
B媒體工作期間,一個私下相處不錯的美編要離開前夕,給了我一張小紙條,上面列了我七大罪狀,指出我在工作上讓大家抓狂與挫折的事情。我當場很震驚也很尷尬,但也很感謝她,因為我自己很愛說真話,也很珍惜說真話的人,我告訴她,她是我的貴人,我從此把這張紙條一直留在我的文具盒裡,不時會拿出來提醒自己。我錯在太專注在工作上,沒有注意到個人的感受。(當然還有一些個人領導管理的技巧太過拙劣,有機會另文分享)
昨天,現在的公司尾牙,我和一個曾經一起在C公司共事但互動不多的人,聊起了往事。她告訴我當時大家私下都說,我很難搞、我對堅持的事情很堅持、每個人都和我吵過架。由於之前曾經遇到「七大罪狀」」紙條事件,我昨天聽到時,沒有太意外。但覺得好笑的是,我自己一點都沒有印象,我和每一個人都吵過架?我以為我們只是討論工作而已。也由此可見,我對周遭的感受多麼遲鈍。
這幾年,我才深深體會到一件事,原來我在職場上都太自以為是了,我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專注在工作、沒有私心,以為所有人應該都可以理解才對;我也不喜歡職場上的言不由衷,所以一路走來,我覺得我問心無愧,從來不怕就事論事、直話直說,更不怕得罪人,以為自己「無欲則剛」,別人理解了之後一定可以認同我,如果周遭的人不認同我更好的想法與做法,大不了就掛冠求去。(現在想想,這就是我回顧職場生涯換過十多張公司名片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會被早年的同事虧:「如果你一直待在……,你現在已經是……」。)
我現在明白,每一個人的工作動機不一樣、每一個人的工作模式也不一樣、每個人想從工作中得到的滿足感也不一樣、最重要的是,有些事情不是誰對或誰更好、立場與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想調和一個團隊或這麼多的不同,就要理解其他人的感受,如果真的需要讓對方站在你這邊,就需要更多同理心與打動說服人的技巧,而這些都是過去的我嚴重缺乏的訓練。
雖然有人說,我公私分明、就事論事的個性,比較適合在國外發展,但畢竟我是在台灣職場發展,沒有認清這個環境的文化,一定會跌跌撞撞,而我還阿Q地自以為瀟灑,其實也是ㄧ種白目。所以,我今年的新年新希望是:告別天真白目的自己。人家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我願意朝這個目標不斷努力啦。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Albert的工作困境
金貝木: | Albert,已工作一陣子了,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 |
Albert: | 不瞞你說,尚無經驗可供分享,只是挫折卻有一大堆。 |
金貝木: | 你可說來聽聽。 |
Albert: | 近幾週來,我的老闆已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幾近懷疑我是否有基本的工作能力。 這幾個月,公司生意好轉,工作車已不足使用,老闆叫我去買一部新的工作車。我參考原有的工程車,找了幾款新的車,也初步訪了價格。總算有了初步的結果,整理一下,準備向老闆報告。 |
金貝木: | 老闆一定說這不是他要的車子吧。 |
Albert: | 你怎麼知道。我才攤開資料,老闆看了一眼,就說新車除要工作外,希望還能做外出的用車,有時還能載客戶,不要是純工作車。天啊,為何不早說,害我白忙一場。 |
金貝木: | 後來呢?這樣可以搞定了嗎? |
Albert: | 哪有這麼簡單,當我第二次向他報告時,他說因為要載客戶,希望買好一點,如價格合 適,考慮買進口車。天啊,怎會如此,原來要買工作車,現在好像變成要買客車。我真 要抓狂了。 |
金貝木: | 現在買了嗎? |
Albert: | 我又得重新收集資料,只是挫折愈來愈大,開始擔心何時才能結束這工作,只怕他又有 新的想法。 |
金貝木: | 你現在計畫收集什麼資料? |
Albert: | 之前,並沒想到要客貨兩用,也不知可考慮進口車。我會再收集這兩類資料。 |
金貝木: | 老闆一有新想法,你就再收集資料,你會不會有收集不完資料的風險? |
Albert: | 這就是我擔心的,但又能如何呢?我又不能要求老闆不可以有新想法。 |
金貝木: | 截止目前,你可知道這項工作是什麼?目的為何?又目標呢? |
Albert: | 原來我以為工作是買一部工作車,現在好像不是了。目的是補足工作車的不足,現在卻 有點模糊了。目標為何?卻自始就不清楚。我現在也搞不清了。 |
金貝木: | 那你如何在工作主題、目的不明確,沒具體目標的情況下,做對事? |
Albert: | 經你一講,我不再懷疑了,我確定我沒有基本的工作能力。金伯伯,你能教我 " 如何做工作嗎?" |
金貝木: | 那你先告訴我:什麼是你所謂的 "工作 "? |
Albert : | 原來我以為我是知道的,可是經你一問,我才發現我真的無法回答你這個簡單問題,金伯伯,請你就直接告訴我,好嗎? |
金貝木: | 工作是具有特定目的的作業(Activity )組合--集和相關或連續的行動。 首先你得先認知 "工作"與"做工"是不同的。工作是需有目的的,做工就只是做什麼。 如:老闆交待你買一工作車,你就開始採取行動,就是我所謂 "做工"。因為你無掌握目 的為何。 |
Albert: | 我是不是請老闆告知我買車的目的就可以了? |
金貝木: | 工作要能有效完成,需將下列五項工作要素,一項一項確實思考並確定之,才有機會。
|
Albert: | 可是我一天要做很多項工作,如每個工作都需要思考並確定五項工作要素,那我一天會 無法完成任何一件工作。 |
金貝木: | 其實你不用擔心做不了什麼工作。因為實際工作上,有70%-80%工作都已是例行工作,工作的設計已考慮了上述五項要素。 只有專案工作才需要踏實地思考五項工作要素,做好專案工作計畫,才能有效完成工作 例如:老闆交代你買工作車,沒有告知你明確的工作主題與目的,結果你很用心地做, 結果是徒勞無功,挫折不斷。 |
Albert: | 金伯伯,我已快消化不良了,可否讓我先花一時間思考,在進一步向你請教? |
金貝木: | 也是,今天我已無時間在談下去了,看來只能擇日再談。不過你得靜下來參透這一切, 下一次我們才能更有效率。 |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Start-Up in 北京
這種觀察市場的旅行,切忌的就是天天『打的(叫計程車)』。如果你不了解當地人的生活起居,那你註定只能瞻仰冷冰冰的數字與圖表,永遠不會有心靈上被震攝的感覺。你看過跨年101放先火前後捷運裡面那種沙丁魚罐的感覺嗎?台北大概一年會有一次吧?但我跟你說,北京一天會有兩次!分別是上班與下班,有圖為證:
- Mobinode的C,Mobinode可以說是當地的TechCrunch,跟36氪不太一樣的是他們的文章不是翻譯自TechCrunch,關注的也是中國大陸的Start-up消息,我現在每天拜讀:
- 聚美優品的Y,作化妝品的團購:
- Edelman Digital的J,Edelman Digital是世界最大的私有公關公司,這間不是Start-up
- 還有『去哪兒』的K,『去哪兒』是當地很大的旅遊搜索引擎
『你在這裡的感想如何?』我問來自臺灣,目前在街旁工作的年輕美女G說。
在這裡的創業家給我一種.com危機之前樂觀的感覺。以某些公司還沒有開始營利的狀況來說,我想原因有二:
- 募款對容易
- 因為對很多business model來說,這裡根本就是處女地,只要執行好很簡單直觀的idea,就能夠在龐大的經濟體下擁有不錯的營利。
- .com 與 mobile在這裡才剛剛要開始。
後來參觀K的公司時,常常聽他說到某某是從百度過來的,某某又是從新浪過來的,這些人非常厲害。『怎麼個厲害法呢?』我隨口問問,『They know how to do things here』,K說。
拿流量來說吧,除了台灣慣用的『廣告』與『社交行銷』之外,這裡的高手還知道如何創造遊走正邪邊緣的流量。這麼說吧,騰訊QQ絕對不會只是一個IM,他有很多置入性的廣告系統,當你登入的時候,系統就開始運作,有意無意的把你導向購買這些廣告的網站。你會說『這種廣告MSN也有阿』,那用Bonet強制植入的廣告系統呢?某些殭屍網路平常不進行DDOS的攻擊時,就發送廣告給宿主,這些當然也可以用錢買的到,雖然有點像耍流氓,但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這只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要過去,你必須要知道當地有當地的方法,熟知這些方法的高手雲集,千萬要事先做好功課。
C非常精明幹練,雄厚的自信下透露著千錘百鍊的實戰經驗。『你們最需要哪種人才』我問。
跟我想的一樣,他們的技術人才便宜又好用,唯一的挑戰是你要能夠帶住他們,管理他們。
- 對岸創業家活力旺盛、 富有征服的精神
- 方興未艾-市場競爭才剛剛開始
- 資金、機會與市場都相對多很多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Why We Wanna Be The BOSS!
他們反應讓我莞爾一笑之餘,卻也突顯新一代對於工作&人生不同的價值觀。
詢問一家參加過多次世界咖啡比賽的咖啡達人:郭台銘批評,台灣年輕人以開咖啡廳自滿,你怎麼看?
咖啡達人回答:
咖啡代表懂得生活的文化。我倒想反問郭台銘--為什麼你員工那麼多人自殺?你是不是沒有給員工休息空間?
詢問一位入圍有矽谷創投聖經之稱的Red Herring全球科技百強的創辦人,為什麼想要創業,風險不是很大嗎?
他當下回應,似乎覺得我的疑問有點不可置信,
他說:一個公司工作三年薪水成長不到十%,才是風險,確定買不到房子是風險,確定不能生小孩是風險。
這位創辦人沒有dot com時代的燒錢,高本夢比的虛無,他工作好幾年之後才靠自己的力量創業,因為曾經親眼目睹網路泡沫那時的悲慘,他反倒在資金籌措,人員雇用,商機拓展上,異常的務實。
當上一代的人在批評下一代沒有企圖心,他們也必須注意到:
上一代的模式與標準已經過時。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在大陸的製造業台商,靠著行賄,上酒家,甚至被客戶要求吸毒,你想,他兒子哪會想要接手製造業這種擰毛利的事業?
工作的型式也在轉變中。過去朝九晚五(或台灣的朝九晚「九」)的型態不符合人性。試想,當你的工作其實在家有一台電腦就可以做同樣的事情,為什麼要把人綁在辦公室一整天?自由工作者或是創業這種,壓力/成就都操之在己的工作方式能夠吸引一群人是有原因的。
當然,我們這一代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開咖啡廳,經營民宿,如果沒有創新的經營模式,或是能擴大規模,充其量只是經營,不是創業。當老闆跟當創業家是兩回事。
開小店本身沒有錯,然而卻不是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命脈。除非,台灣觀光能夠吸引世界各國觀光人口,要不然這種小店,只是自high。
我也會遇到,有人認為自己非常開明,很有國際觀,但是遇到印度人,大陸人,東南亞人,態度匹變。沒有親身了解,就先有預先立場,甚至不願意去了解未知,很可惜。有時候,台灣新一代可能沒有提一卡皮箱走遍天下的上一代還要勇敢。
純屬個人意見,歡迎不同看法的讀者回應。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學術界真單純???
結束N大學工作後如果有人再跟我說一次:『學術單位真單純真好!』,我鐵定會跟你說聲:『別傻了!』尤其在台灣“僧多粥少(還沒碗吃)”的學術領域,有些單位波濤洶湧到令人昨舌…以下分享一個發生在學術界的故事:
工作一段時間,樓上來了一位新的專案助理S,長相清秀個性活潑可愛,是個討人喜愛的女孩,因為工作時常接觸,我們也就時常一塊聊天吃午飯吐苦水,有天要吃中飯卻未見她人影,走到樓上後發現漆黑的辦公室裡只她一個愁眉苦臉的看來慘兮兮,
原來是某位德高望重的A教授懷疑S受人指使要故意陷害他。
A教授的門鎖壞了,讓修門所的先生打電話給S助理,問說門鎖該不該修,S馬上說聲當然要修,之後A教授氣沖沖地跑來質問S,那門明明已經用很久了,為何還要修?擺明了是要讓他用爛門用一輩子嗎?這鐵定是有人指使要S助理不要換新的門,這件事8年前就發生過一次,鐵定是共謀!…S聽到後傻眼…沒想到那修門會讓她變為共謀…A教授還說S是個表裡不一城府很深的人,每天假裝面對他微笑,實際上在背後做不為人知的壞事,就像5 年前誰誰誰偷過他的東西…
當然,S在工作3個月後就離開了…誰能忍受如此的控告呢?
然而這只是我所旁觀的冰山的一角,其他專職於八卦與派系者大有人在,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2個主要因素造成目前學術界的“波濤洶湧”:
1. 華人文化重儒輕商,學者專家被賦予極高的尊敬及社會地位,導致某些教授被尊敬習慣後也變得頤指氣使過了頭。此外,“文人相輕”又形成學術“派系”,良性派系可以經研究與辯論促使學術蓬勃發展,惡性派系則是流言詆毀謾罵對學術研究無任何益處。
2. 台灣學術界“僧多粥少" 競爭激烈,卡位卡的牢得靠強硬的後台和人脈關係,否則怎麼搶得贏?
我的想法是:別抱著 “學術界真單純”的想法投入學術,原因很簡單,因為有人的地方,就不單純,但我也很好奇的是這情況只有在華人或亞州的學術界才有嗎?還是歐美學術領域也如此?或是形式有點不同?待筆者繼續觀察。
iPad後3日
我絕對不是一個一昧追求IT新產品的熱迷,也絕對不是一個瘋狂的蘋果迷,我連iPhone都是別人送我的,而且還是兩三年前的3G款式。
幾天前,朋友說要以便宜的價錢讓出他在香港買的iPad,全機包膜,還附贈一個精美的皮套,算算價錢,我如果現在買下再馬上上網賣掉還有賺一些,帶回家玩了一下,我越發愛不釋手,我給你一個忠告:
『千萬不要跟蘋果產品過夜!你一定會娶她!』
(所有想嫁人的女人阿,請以『蘋果』為學習對象吧!)
於是,我娶了她回家。
以下是我們這三天『婚姻』生活的總結:
電子書萬歲
如果你有一定藏量的電子書,那你一定會愛上iPad,他可以讓你帶著所有書到處跑,重量固定,完全不會有帶重重紙本書的鬱卒與不便。
相信我,技術的書又肥又重,以前我都是把PDF電子書印出來在捷運上看,如果把書裝訂成一本,拿在車廂裡就像是捧著磚頭一樣笨重。現在有了iPad,所有電子書帶著到處跑,一點也不嫌笨重喔!
順道一提,我的電子書都是『免費』的,感謝對岸網友對技術的熱誠,與第三世界國家網友的熱情分享。
以下是好用的PDF閱讀器:
社交App?比iPhone的好用百倍
Twitter與Facebook對我來說,都是生活的必需品,我靠他們吸收新知,聯絡朋友,舉辦活動,甚至尋找工作!以往只有iPhone的時候,我已經很滿意我可以使用iPhone的twitter與facebook app利用零碎等待的時間過濾掉雜訊,並把重要的資訊記錄起來,以待有完整時間時再進行處理。
沒想到,有了iPad以後,『過濾雜訊』與『吸收新知』這件事情可以做得這麼徹底!佩服facebook與twitter的完美iPad App,我現在等水開,燉排骨,泡茶,肚孤,甚至上廁所的時間都能精準的利用到。
twitter app是最好用的,twit裡面通常都夾帶網頁的連結,twitter app可以讓你囊括所有放得上去的媒體,網頁、影片、照片,等。我會看過這些資訊後,會選擇需要繼續追蹤的,再帶到瀏覽器或筆記型電腦裡面研究。
facebook app,美中不足的是螢幕右下角會有廣告,有時候蠻煩的。
Twitter App
最好的情婦竟然是Android手機?
這款iPad最讓人不滿意的地方應該是沒有辦法透過3G上網了,如果這是你等待下款iPad的唯一理由,我跟你說,你不用多花那些錢!
經過幾天的測驗,我發現這款iPad最好的情婦竟然是android手機!透過Android手機,使用者有辦法把3G網路轉成wifi無線網路給附近的機器使用,當然,也包括iPad!(目前iPhone不支援這項功能,除非你JB)
雖然還有其他設備可以做到同樣的效果,但是帶了手機與iPad出門,誰還會想要帶個小盒子再身上?
如果你有Android手機,恭喜你,你比拿沒有JB的iPhone人多了一項利器,如果你不介意沒有Camera,這款iPad根本是為了你而設計的,去買一台巴!
可是Android平板電腦?No No No!
最後,你可能會問我Android呢?他的平板電腦快要出品了阿?可是Android平板電腦?No No No!我完全不建議,再等一年吧!最主要的原因是『應用程式不夠多』,iPad得天獨厚的地方在於他進入市場的時候完全沒有競爭對手,也因此所有平板電腦的程式都是日繞著他寫的,你有華爾街日報的程式,有Times時代雜誌的程式,有非常多的遊戲,甚至連我們『天下雜誌』都已經放上電子雜誌試試水溫,如果訂閱量夠,過不久就會有期刊的形式出現。
反觀Android平板?別傻了!我想所有廠商的想法都是一致的:
『先吃下iPad這塊大市場,等現金流穩定以後,如果Android的量夠大了,值得做了,再下場角逐不遲。』
光是等市場發酵,等個一年半到兩年都不算久,那現在有買的價值嗎?請自己決定吧。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孫可可之沒有三兩三,不要上梁山
等孫可可終於平靜地走出洗手間,回到座位上,才發現M老闆已經外出了。嚥不下這口氣的她,轉頭跟全公司與她最麻吉的林巧兒說,「巧兒,你知道剛剛發生什麼事了嗎?」
巧兒頭也不回地問,「什麼事?M老闆摸你屁股?」孫可可一聽大驚,忍不住尖叫:「你怎麼知道?其實沒有那麼誇張啦,他只是摟住我的腰。」巧兒說,「唉,這有什麼稀奇,」巧兒跟孫可可說,辦公室裡 沒有一個女生逃過M老闆的魔爪的,M老闆摟過巧兒的肩膀;趁會計麗萍生日的時候面對面給她一個緊緊的熊抱;就連打掃的阿姨寶珠,她雙手的蝴蝶袖還被M老闆親暱地捏過揉過。
「天哪,他真的很變態,」孫可可想像M老闆戲弄快60歲的寶珠阿姨,那畫面讓她幾乎要吐了。
孫可可問巧兒,「難道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制他這個色狼嗎?」巧兒斜睨她一眼,說「怎麼沒有,公司不是才幫你上過預防性騷擾的訓練課程?」孫可可想了一想,的確,總部替每個新近員工都上過預防性騷擾的課,裡面告訴員工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向人事部門求助。
孫可可就問巧兒,有沒有人試過向人事部門反映呢?巧兒說,每個人一開始都想過這個管道,可是反映了以後,M老闆會被人事部調查,也會知道是誰去告的密,大家的考績都握在他手上,可沒人想跟自己的年終獎金過不去。所以大部分的人最後還是摸摸鼻子,自認倒楣了。
孫可可聽了難掩失望,沒想到公司現實上是這樣的,說一套做一套。對她這個剛出社會不久的小姑娘來說,社會的震撼教育還多著呢。
孫可可是整個資料處理部門裡最年輕的員工,剛到公司不久,老闆為了幫助她更快進入狀況,指派部門裡最資深的員工林大元輔導她。孫可可到任的第一天,林大元立刻就給了她下馬威。
林大元先把最基本的例行工作向孫可可說明一遍後,就開始細數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他當年如何成為這個部門的創始元老之一,多年來經歷多少任老闆,見過如何的大風大浪。他跟孫可可差了將近二十歲,他也不忘暗示孫可可這個世代的人是怎樣的草莓族經不起考驗,最後要孫可可多向他請益學習。
孫可可第一個禮拜兢兢業業,但是畢竟太菜,加上之前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很多東西都很難立刻上手,加上工作性質需要搶時效,孫可可更是經常吃緊弄破碗,成績慘不忍睹。第一個禮拜過後,林大元實在看不下去,把孫可可叫到會議室裡痛罵了一頓,還揚言她的表現如果繼續如此,恐怕無法在公司繼續待下去。
好強的孫可可在會議室裡被罵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雙頰到耳朵全都熱辣辣地紅著,會議室與走廊隔著大片的透明落地窗,窗外人來人往,大家都忍不住好奇地張望會議室內兩人的互動。
孫可可向林大元虛心說明自己的確沒經驗,但是有旺盛的企圖心跟學習能力,只要多給她一點時間,一定能讓林大元刮目相看。林大元說,「其實我不是你的老闆,以後我們的關係也祇是同事,但是我對於老闆居然會讓你這樣的人進來工作,真的很意外也很失望。」講完這麼毫不留情的一番話後,林大元又說,「你不要以為自己從好學校畢業,又這麼年輕就能進來這家公司,就自己覺得了不起,你的能力比起我們,真的差太遠了。我會再跟老闆報告你的情況,為你量身打造訓練計畫,並設定時間,到時情況如果還是沒有改善,我會建議老闆請你走人。」說完林大元就走出會議室,僅留下滿臉淚痕一臉狼狽的孫可可,獨自坐在黑暗中反省。
傾聽自己的抱怨
抱怨,是ㄧ種對事情不順利、不順手、不順心的情緒發洩,也許是對人,也許是對事,不過老實說,事情也是人做的,何況抱怨事情根本沒有對象可以發洩,所以大部分都是在抱怨人比較多。
在職場從天兵、菜鳥到現在快變成老鳥過程裡,我從自己與別人的抱怨中體會到,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當然會有情緒,既然中獎時會快樂興奮地大叫,也沒有必要單獨壓抑怨氣,所以,處理自己的抱怨,我有兩個原則:一、倒垃圾情緒時,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這叫「不要殃及無辜」啊!;二、最重要的是,要仔細傾聽自己的抱怨,畢竟遇到這種讓人覺得困難、不順的狀況,就是ㄧ次寶貴的成長機會,要進一步去想:下次要怎麼把事情做順做對,套句遊戲玩家的話,這也叫「打怪」吧,第一次挨打,摸摸鼻子沒話說,第二次就要知道怎麼不挨打啦。
目前我就正在經歷一個悲慘事件中。
因為某書內容圖表較多,我找一個外包美編配合,當時考慮到:一、資深,二、配合度高,三、朋友交情合理價格。而且,發稿前就先和美編研究好圖表呈現方式,之後,我交給外包文編作文字校對工作,自己做送廠印刷前的三校。
噩夢就從我接到三校稿開始,我發現全書的圖表格式完全沒有內在邏輯(字體、字級、設計風格的ㄧ致性),我本來應該用這周末兩天快速看過文字,沒想到我花了超過半天時間把圖表全部抓出來,一個一個指出哪個圖表字級太大或太小,字體沒統一……的問題。想到我原來應該校對文字的時間,卻在處理這個問題,心情非常鬱悶,根本沒心情做文字校對,然後眼看著截稿時間分分秒秒進逼……真是痛苦啊。這段沒進度的時間我就是在抱怨………中間還遇到,她的時間和我和作者時間無法配合,我中途考慮找救火美編的插曲……
我的室友是個廣告文案,她劈頭告訴我:這不是應該美編一開始就做好的事嗎?所有處理過各種形式的刊物或印刷品的人都知道吧,這是常識吧!另一個室友是技術文件撰稿人也說,這本來就是基本常識,哪有一本書裡面的格式有五、六、七種啊。
之後,我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和美編溝通全書八成圖表要重製時,美編告訴我,其他客戶都是交代提供的圖表照套就好。(我心裡OS:如果真是這樣拿來照套、完全不用重製的話,我為什麼要付更多稿費給圖表編排呢?而且,我之前做過的書,從來沒有美編直接照套的,至少也要修字統一)不過,我說過她的優點是態度好、配合度高,幸好她願意這幾天盡快幫忙修圖。
分析這次事件我犯的錯誤是:溝通不徹底。我以為我發稿前的說明「全書圖表以這為統一標準」就表達了一切,也以為資深專業美編知道這是基本常識,但美編卻完全沒收到訊息。結果害慘了自己。
我也發現,職場上很多不順都是因為溝通問題。再次,謹記在心啊。不管朋友不朋友、資深不資深,品質標準溝通一定要徹底啊。所有的工作總是在一種時間有限、金錢有限、人力有限的狀況下,要做到最好的品質與成果,溝通不徹底,就沒辦法第一次就做對,後面當然就不順了啊。這次學到教訓,希望下次要打怪成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