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Albert的工作困境

金貝木走訪老同學Mr.林先生,泡茶憶當年。回顧往事自是趣事一籮框。
6:35 pm,Mr.林的兒子Albert下班回來,見到許久未見的金伯伯,喜出望外,也就自在地坐上茶桌。

金貝木:
Albert,已工作一陣子了,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經驗?

Albert:
不瞞你說,尚無經驗可供分享,只是挫折卻有一大堆。

金貝木:
你可說來聽聽。

Albert:
近幾週來,我的老闆已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幾近懷疑我是否有基本的工作能力。
這幾個月,公司生意好轉,工作車已不足使用,老闆叫我去買一部新的工作車。我參考原有的工程車,找了幾款新的車,也初步訪了價格。總算有了初步的結果,整理一下,準備向老闆報告。

金貝木:
老闆一定說這不是他要的車子吧。

Albert:
你怎麼知道。我才攤開資料,老闆看了一眼,就說新車除要工作外,希望還能做外出的用車,有時還能載客戶,不要是純工作車。天啊,為何不早說,害我白忙一場。

金貝木:
後來呢?這樣可以搞定了嗎?

Albert:
哪有這麼簡單,當我第二次向他報告時,他說因為要載客戶,希望買好一點,如價格合 適,考慮買進口車。天啊,怎會如此,原來要買工作車,現在好像變成要買客車。我真 要抓狂了。

金貝木:
現在買了嗎?

Albert:
我又得重新收集資料,只是挫折愈來愈大,開始擔心何時才能結束這工作,只怕他又有 新的想法。

金貝木:
你現在計畫收集什麼資料?

Albert:
之前,並沒想到要客貨兩用,也不知可考慮進口車。我會再收集這兩類資料。

金貝木:
老闆一有新想法,你就再收集資料,你會不會有收集不完資料的風險?

Albert:
這就是我擔心的,但又能如何呢?我又不能要求老闆不可以有新想法。

金貝木:
截止目前,你可知道這項工作是什麼?目的為何?又目標呢?

Albert:
原來我以為工作是買一部工作車,現在好像不是了。目的是補足工作車的不足,現在卻 有點模糊了。目標為何?卻自始就不清楚。我現在也搞不清了。

金貝木:
那你如何在工作主題、目的不明確,沒具體目標的情況下,做對事?

Albert:
經你一講,我不再懷疑了,我確定我沒有基本的工作能力。金伯伯,你能教我 " 如何做工作嗎?"

金貝木:
那你先告訴我:什麼是你所謂的 "工作 "?

Albert :
原來我以為我是知道的,可是經你一問,我才發現我真的無法回答你這個簡單問題,金伯伯,請你就直接告訴我,好嗎?

金貝木:
工作是具有特定目的的作業(Activity )組合--集和相關或連續的行動。
首先你得先認知 "工作"與"做工"是不同的。工作是需有目的的,做工就只是做什麼。
如:老闆交待你買一工作車,你就開始採取行動,就是我所謂 "做工"。因為你無掌握目 的為何。

Albert:
我是不是請老闆告知我買車的目的就可以了?

金貝木:
工作要能有效完成,需將下列五項工作要素,一項一項確實思考並確定之,才有機會。
  1. 明確的主題與目的
  2. 具體的目標
  3. 合理的工作流程
  4. 有效的執行方案
  5. 具體的成果衡量指標
Albert:
可是我一天要做很多項工作,如每個工作都需要思考並確定五項工作要素,那我一天會 無法完成任何一件工作。

金貝木:
其實你不用擔心做不了什麼工作。因為實際工作上,有70%-80%工作都已是例行工作,工作的設計已考慮了上述五項要素。
只有專案工作才需要踏實地思考五項工作要素,做好專案工作計畫,才能有效完成工作
例如:老闆交代你買工作車,沒有告知你明確的工作主題與目的,結果你很用心地做, 結果是徒勞無功,挫折不斷。

Albert:
金伯伯,我已快消化不良了,可否讓我先花一時間思考,在進一步向你請教?

金貝木:
也是,今天我已無時間在談下去了,看來只能擇日再談。不過你得靜下來參透這一切, 下一次我們才能更有效率。


Albert完全沒想到結果會是如此,聽了很多,也有不少體會,只是心理仍然懷疑:真的要確實掌握工作五要素才能將工作做好嗎?


8 則留言:

  1. 我朋友有以下評論:

    『如果你很認真的問,就會發現有很多老闆自已也不知道目的與目標。
    雖然就專案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是專案經理要想辦法導出的需求,但是只怕老闆根本不認為這是他應該負責思考並回答的問題。』

    回覆刪除
  2. 1 這的確是真實的現況,這也正是在台灣的從業人員無止盡的投入時間在工作
    上的主要原因。我們會自己告訴自己工作本來就是有許多變數、不易事先想
    清楚。嘗試錯誤,持續調整才是實際的工作方法。Work harder 就成了宿命。

    2 在我之前的公司,產品開發計畫延遲50%,甚至100%是常有的事,大家已
    習以為常。可是中國的某一科技公司,六個月開發期的專案,延遲不會超過
    三天。當然他們投入不少資源,引進IBM的研發流程管理系統。

    3 專案計畫的目的、目標確定是不是一定要老闆思考回答,答案是不一定,
    但是一定要能決策人與執行人事先有共識,以作為規劃的基礎,才不致於時
    時調整,最後已變成幾乎不同的計畫。

    4 我有興趣擇日與你朋友共同討論此議題。







    而非Work smarter

    也就是這樣,我才

    回覆刪除
  3. 所以要先謀定而後動,先與老闆(業主)定義專案的目的與需求,才開始行動。怕是怕老闆(業主)三心二意,恣意更改需求與目標。
    我想,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再現行的專案管理的架構中,是否有因應的對策?

    回覆刪除
  4. 以專案的進行而言,需求變更的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環,而且幾乎貫穿在整個專案的生命週期。然而,在專案管理的討論中,大多專注在變更需求對專案進行的影響(尤其是時程與預算),對於專案目的的影響,卻是比較少考量的。

    回覆刪除
  5. @金貝木,樓上這位就是這位朋友拉!他有很深厚的資訊領域經驗。

    @資安聖殿騎士:
    1. 所以可以說專案管理中,我們都假設『目的』是不變的是嗎?
    2. 『需求變更的管理』真的是個很大的學問,有機會我找你請教這方面的知識。

    回覆刪除
  6. 我就是那位所謂的朋友 :)

    1. 我所謂的老闆,在專案管理中應該算是出資者。因為我待的大多是小型的原廠,所以出資者就是老闆。出資者是專案中最重要的利害相關人之一,而專案管理第一個困難就是找出所有的利害相關人,並且了解他們的"利害"程度。

    2. Work smart,不只對老闆來說是很難理解,對很多員工來說也是不可為、不想為之事。但是我認為最大的責任還是在於公司,因為大多數的員工都只是看公司的臉色在做事。當公司本身就不在乎效率、而只在乎工作時間的長短,會有怎麼樣的員工可想而知。這大概是辛勤的台灣人(老闆)所很難擺脫的思維。

    3. 專案時程延遲有很多原因,但是如果是常態性的延遲,通常表示進度預估本身就有問題了。事實上,不少老闆對待專案的進度預估就跟婆婆媽媽上菜市場買菜一般,先砍一半再說。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後面的團隊再努力都救不了。雖說好的團隊擁有較高的效率,但是一個好的專案經理(或老闆)除了要設法提高團隊的效率外,更要認真了解與面對團隊的現有效率。一味的過於樂觀,往往只是落得三敗俱傷的局面。

    4. 以我個人的看法,變更不是壞事,甚至在現今變化快速的環境裡,變更更是必要的生存手段。但是變更不是亂無章法,而是必須經過思考再思考後的決定,而且必須讓整個團隊都接受到這樣的訊息。

    其實專案只是產品的一部分,而產品又只是公司業務的一部分。如何讓專案進行順利,而且又能夠同時滿足產品與公司的目的,這才是真正的挑戰。這不但是科學,也是藝術。

    很高興有機會認識你。

    ps. 這是我一邊管小孩一邊打字的回應,希望不會有太多謬誤。

    回覆刪除
  7. 目的在專案規劃的階段是可以變更的,或者應該說是要設法釐清並具體化的。之後要變更也不是不行,但是目的一旦變更,比較好的作法應該是終止原有的專案,並重新發起一個新的專案,因為過多的變更所造成的負擔可能遠大於重新來過。

    回覆刪除
  8. 目的在專案規劃的階段是可以變更的,或者應該說是要設法釐清並具體化的。之後要變更也不是不行,但是目的一旦變更,比較好的作法應該是終止原有的專案,並重新發起一個新的專案,因為過多的變更所造成的負擔可能遠大於重新來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