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懵懂懂的我第一份工作就進了N大學工作,當時感覺是感謝上蒼呀,給我這隻未歷練的菜鳥有個單純穩定的環境,可以繼續學習成長之類的,家人朋友也為此開心:『在學校工作真好,環境好單純』(另外再說個上下班準時,收入不錯之類的話…)
結束N大學工作後如果有人再跟我說一次:『學術單位真單純真好!』,我鐵定會跟你說聲:『別傻了!』尤其在台灣“僧多粥少(還沒碗吃)”的學術領域,有些單位波濤洶湧到令人昨舌…以下分享一個發生在學術界的故事:
工作一段時間,樓上來了一位新的專案助理S,長相清秀個性活潑可愛,是個討人喜愛的女孩,因為工作時常接觸,我們也就時常一塊聊天吃午飯吐苦水,有天要吃中飯卻未見她人影,走到樓上後發現漆黑的辦公室裡只她一個愁眉苦臉的看來慘兮兮,
原來是某位德高望重的A教授懷疑S受人指使要故意陷害他。
A教授的門鎖壞了,讓修門所的先生打電話給S助理,問說門鎖該不該修,S馬上說聲當然要修,之後A教授氣沖沖地跑來質問S,那門明明已經用很久了,為何還要修?擺明了是要讓他用爛門用一輩子嗎?這鐵定是有人指使要S助理不要換新的門,這件事8年前就發生過一次,鐵定是共謀!…S聽到後傻眼…沒想到那修門會讓她變為共謀…A教授還說S是個表裡不一城府很深的人,每天假裝面對他微笑,實際上在背後做不為人知的壞事,就像5 年前誰誰誰偷過他的東西…
當然,S在工作3個月後就離開了…誰能忍受如此的控告呢?
然而這只是我所旁觀的冰山的一角,其他專職於八卦與派系者大有人在,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2個主要因素造成目前學術界的“波濤洶湧”:
1. 華人文化重儒輕商,學者專家被賦予極高的尊敬及社會地位,導致某些教授被尊敬習慣後也變得頤指氣使過了頭。此外,“文人相輕”又形成學術“派系”,良性派系可以經研究與辯論促使學術蓬勃發展,惡性派系則是流言詆毀謾罵對學術研究無任何益處。
2. 台灣學術界“僧多粥少" 競爭激烈,卡位卡的牢得靠強硬的後台和人脈關係,否則怎麼搶得贏?
我的想法是:別抱著 “學術界真單純”的想法投入學術,原因很簡單,因為有人的地方,就不單純,但我也很好奇的是這情況只有在華人或亞州的學術界才有嗎?還是歐美學術領域也如此?或是形式有點不同?待筆者繼續觀察。
完全同意。。。特別是台灣的學術界因為“僧多粥少" ,再加上大家對學術界的光環非常響往,所以要在台灣的學術界謀個位子好像越來越困難。。。因此台灣學術界人士的收入也因此比別的國家同等級的低。。。this is a vicious cycle downward...
回覆刪除我認為這兩點還蠻透徹的!尤其是對『非熱門系所』的學界而言。
回覆刪除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更多『學界』的故事聽。
我認為這兩點還蠻透徹的!尤其是對『非熱門系所』的學界而言。
回覆刪除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更多『學界』的故事聽。
完全同意。。。特別是台灣的學術界因為“僧多粥少" ,再加上大家對學術界的光環非常響往,所以要在台灣的學術界謀個位子好像越來越困難。。。因此台灣學術界人士的收入也因此比別的國家同等級的低。。。this is a vicious cycle downward...
回覆刪除